暑湿秋燥,夏秋之交要注意三点请收藏

天还热着,可秋天毕竟来了。由夏入秋,阴阳变化的交替点就在这时节。轻则心烦不宁,坐卧不安,思绪杂乱……重则致病,这是暑湿和秋燥混搭出来的特效。但没有人乐意自己中招。三点留意:1.留意饮食末伏清补,以健脾利湿为主。健脾益气,可以适量多吃祛湿热、健脾和胃的食物。如茯苓,以促进脾胃功能恢复;芡实、山药、小米等都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;扁豆、豇豆、红小豆等豆类,也有健脾益气的功效。2.留意脾胃立秋后天气仍热,且雨水较多。湿热交蒸,合而为湿热邪气。在这个时节,如果脾伤于湿,不仅会出现饮食不化、脘闷嘈杂、恶心呕吐、腹痛便溏、不思饮食、体弱倦怠等症,还可能为咳喘病症种下病根。中医讲“湿气通于脾”,所以健脾也是末伏养生的重要环节。末伏时节养护脾胃,可艾灸丰隆、足三里、脾俞三个穴位,能够化湿、健脾和胃,补中益气,通经活络。3.留意心脏夏秋之交多心病,尤其是有心脑血管疾病的,尤其需要警惕。首先要维持好生活规律,饮食要规律,睡眠要规律,宜清淡、忌生冷。多吃利于清洁血管的食物,如富含叶酸的绿叶菜、豆类、富含β葡聚糖的燕麦等。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weinanzixun.com/afhzp/6570.html

当前时间:


冀ICP备19029570号-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