咖啡馆里的植物奶们

  过去五年,中国咖啡市场的整体高速发展,带动的不仅是城市咖啡馆数量级的增长,人均咖啡消耗量的上升,还有蕴藏在原豆甄别、奶品选择等细节中,食客品鉴咖啡能力的整体提升。这导致了一个外化现象,当下消费者对咖啡馆奶品的选择已经越发严苛。

  更高品质、更细分类目的奶品或奶替代品进入咖啡馆时,不仅对中国咖啡的品类创新有重大意义,也加速了咖啡关联行业的快速变革。

  燕麦拿铁算一个典型例子,其通过用燕麦奶替代牛奶的方式,更接近一种「口感维度、奶味层面」的创新。“燕麦拿铁”现象级单品的出现既促成了中国咖啡的品类创新,又达成了咖啡厅渠道的场景占领。同时植物奶通过「满足乳糖不耐受」的特性扩大了一部分咖啡用户群体,达成了品类创新和用户扩容。

  说到植物奶,燕麦奶在咖啡馆场景的使用率已经遥遥领先于豆奶、坚果奶等。从跑出的品牌来看,椰奶赛道正处于百花齐放的态势,品牌还没有形成明显分化,倒是燕麦奶领域,已出现头部玩家OATLY,其他选手紧随其后。

  落到了更细节的维度上,无论是独立咖啡师还是连锁咖啡品牌,都特别在乎奶品与咖啡的风味融合、拉花持久性等关键因素。坚果奶在咖啡中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。杏仁奶、巴旦木等坚果奶会和咖啡中的酸产生反应导致咖啡分层,因此在咖啡馆的存在感不高。杏仁、巴旦木在种植过程中的过多水耗也被认为不够环保。而椰奶方面,咖啡馆出于成本考虑,咖啡馆在订购椰奶时,通常不会周期性订购某个固定品牌。燕麦奶因口感、植物性等方面的优势在咖啡市场覆盖更广泛,第一梯队的品牌OATLY已与后来者拉开半个身位差距,在咖啡细分奶品领域稳站C位。

本文源自:南早网

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weinanzixun.com/afhpz/4823.html

当前时间:


冀ICP备19029570号-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