腰腿痛肩颈痛头痛,中医推荐这一穴位可

悬钟穴解析

Xuánzhōng(绝骨穴,髓会穴)

1、悬钟。悬,吊挂也,指空中。钟,古指编钟,为一种乐器,其声混厚响亮。该穴名意指胆经上部经脉的下行经水在此飞落而下。本穴物质为胆经上部经脉下行而至的地部经水,至本穴后经水由上飞落而下,如瀑布发出巨响一般,故名。

2、绝骨。绝,断绝、穷尽也。骨,水也。绝骨名意指胆经上部经脉的下行经水在此全部化为天部的水湿之气。本穴物质为胆经上部经脉下行而至的地部经水,至本穴后,由于本穴以下的人体组织为内收之状,经水从上部飞落而下则悬落于天部,自本穴起则无经水交于下部诸穴,故名绝骨。

3、髓会。髓,骨髓也,骨之精也,此指肾气。会,交会也。髓会名意指胆经的寒冷水气在此交会。本穴物质为胆经上部经脉下行而至的地部经水,至本穴后经水全部化为了天部的寒冷水气,本穴如同胆经寒冷之气的聚集之地,故名髓会。

悬钟为经穴名(XuánzhōngGB39)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别名绝骨。属足少阳胆经。悬钟是八会穴之髓会。悬即悬挂,钟即钟铃,此穴当外踝上,正是古时小儿悬挂脚铃部位,故名悬钟。

悬钟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外侧,当外踝尖上3寸,腓骨前缘。悬钟穴位于小腿外侧,当外踝尖上3寸,腓骨前缘处。正坐或侧卧取之。

悬钟穴位准确位置图

取穴方法

正坐垂足或卧位,外踝尖上3寸,当腓骨后缘与腓骨长、短肌腱之间凹陷处取穴。悬钟穴位于小腿前外侧、外踝尖上3寸,当腓骨后缘与腓骨长、短肌肌腱之间凹陷处。

生理解剖

在腓骨短肌与趾长伸肌分歧处;有胫前动、静脉分支;布有腓浅神经。

悬钟穴下皮肤、皮下组织、小腿深筋膜、腓骨长、短肌腱、趾长伸肌、踇长伸肌。皮肤由腓总神经的分支腓浅神经分布。腓骨长、短肌由腓浅神经的肌支支配,踇长屈肌和趾长屈肌由胫神经支配。

层次解剖:皮肤→皮下组织→趾长伸肌→小腿骨间膜。

布有腓浅神经和胫前动、静脉分支。

悬钟穴的作用

附注:八会穴--髓会。

特异性:悬钟穴的位置为八会穴之髓会。

悬钟穴意义:胆经上部经脉的下行经水在此飞落而下。

气血特征: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,性湿冷。

运行规律:吸热后上行阳辅穴。

功能作用:清热生气、悬钟穴有泄胆火、清髓热、祛风湿、通经络的作用、平肝熄风,舒肝益肾。

主治疾病

半身不遂,颈项强痛,胸腹胀满,胁肋疼痛,膝腿痛,脚气,腋下肿。

悬钟穴主治头项、胸胁及本经脉所过部位的疾患:如偏头痛、颈项强、鼻衄、瘰疬、腋肿、胁肋疼痛、四肢关节酸痛、半身不遂、筋骨挛痛、脚气、跟骨痛、浑身疮癞等。

现代又多用悬钟穴治疗落枕、偏头痛、颈淋巴结结核、腋窝淋巴结肿大、肋间神经痛、坐骨神经痛、小儿舞蹈病、血管性头痛、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炎等。

悬钟穴主治胸腹胀满,颈项强急,落枕,偏头痛,半身不遂,腰腿疼痛,脚气;以及坐骨神经痛,下肢瘫痪等[2]。

1、运动系统疾病:中风后遗症,下肢痿痹,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病,脊髓炎,腰扭伤,落枕;

2、其它:头痛,扁桃体炎,鼻炎,鼻出血。

穴位配伍

悬钟穴配内庭穴治心腹胀满;

悬钟穴配昆仑穴、合谷穴、肩髃穴、曲池穴、足三里穴治中风、半身不遂;

悬钟穴配后溪穴、列缺穴治项强、落枕。

悬钟穴配肾俞穴、膝关穴、阳陵泉穴,有祛风湿,健腰膝的作用,主治腰腿痛。

悬钟穴配风池穴、后溪穴,有祛风活络的作用,主治颈项强痛。

悬钟穴配环跳穴、风市穴、阳陵泉穴,有通经活络,舒筋止痛的作用,主治坐骨神经痛。

刺灸法

治法:寒则补之灸之,热则泻针出气。

针刺法

直刺0.5~0.8寸,深刺可透三阴交穴,局部配胀,可扩散至足。

艾灸法

艾炷灸或温针灸3~5壮,艾条灸10~20分钟。

点此了解大会详情,见证年度灸界盛典!

推荐阅读

对您学习艾灸有帮助,请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weinanzixun.com/afhzz/1287.html

当前时间:


冀ICP备19029570号-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