炎炎夏日,雪糕市场引爆消暑狂潮

近日,北方超40℃面积已达10万平方公里,多地日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。北方高温自6月20日发展以来,气温迅速攀高,北京、天津、河北、山东等地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。尤其是北京、天津连续三天(6月22日-6月24日)出现40℃以上高温天气,是史上首次遭遇40℃极端高温三连击!

(图片来源:中国天气网)

而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,雪糕再次成为了热销的夏季降温利器。美团外卖数据显示,近一个月,冰淇淋、雪糕等销量同比去年增长73%,北京、上海、深圳、广州、成都购买雪糕最多。此外,最近下午三点是冰品冰饮品类下单高峰,除了办公室和家里,户外、酒店等场景也有较多消费者下单。

一、千亿级市场赛道

从年我国第一个雪糕品牌诞生以来,有着百年历史的中国雪糕市场亲历了外资品牌与国货的博弈,也见证了新消费品牌的起起伏伏。

(上海海宁洋行“美女牌”棒冰)

上世纪90年代,和路雪、雀巢等国外品牌涌入,面对“国际奶油”的冲击,伊利、光明等乳企加速新品研发,“苦咖啡”、“香蕉王子”等一系列80后耳熟能详的产品诞生,国产雪糕市场呈现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。

步入新消费时代,雪糕冰淇淋行业的竞争更加激烈。数据统计显示,年-年,我国雪糕冰淇淋行业的市场规模由亿元增长至亿元,市场规模稳居世界第一。冰淇淋作为门槛低、毛利高且拥有增长潜力的千亿级赛道吸引了大量玩家涌入。

三元、光明、伊利、蒙牛、雀巢、明治、联合利华等内外资企业自年以来纷纷加码中国冰淇淋市场,钟薛高、可米酷、冷恋等新锐品牌相继崛起,茅台、玛氏、OATLY、叮咚买菜等企业跨界布局。

(图片来源:年中国冰淇淋雪糕行业趋势报告)

尽管我国雪糕、冰淇淋市场规模庞大,但行业依旧高度分散,份额超过2%的品牌仅有7个,一些从业30年的企业营业额也难以做到上亿规模。

(图片来源:伊利、蒙牛、和路雪、雀巢京东旗舰店)

从品牌层面看,伊利、蒙牛、和路雪、雀巢四家龙头企业凭借资本优势和品牌知名度,产品已基本覆盖全国,处于行业龙头地位。在地方市场,德氏(沈阳)、中街(辽宁)、天冰(河南)、光明(上海)等本土品牌地域性优势显著。

在近两年原辅料成本上涨、供应链受阻、消费意愿低迷的背景下,冷饮品类依旧保持高速增长,成为食品企业创收利器。“万物皆可雪糕”成了品牌们跨界的热门项目。茅台、五粮液、老干妈等纷纷推出新奇口味的冰淇淋,打出“反差牌”来争抢年轻人的消费心智。

二、雪糕市场竞争新格局

不管是跨界而来的老国货品牌,还是本身就在冰淇淋行业的资深老牌,又或是奶茶冰淇淋不分家的新茶饮品牌,总之冰淇淋市场这块“肥肉”已经被许多商家虎视眈眈。

伊利股份年的冷饮业务营收95.67亿元,同比增长33.61%,居国内市场份额第一。蒙牛冰淇淋收入增长33.3%,至56.52亿元,并跨界与茅台、迪士尼等打造IP爆品。三元股份冰淇淋业务在公司各板块中一枝独秀,营收增长8.3%,至14.41亿元。

和路雪母公司联合利华冰淇淋营业额同比增长14.8%,至79亿欧元,占集团营业额的13%。年第一季度,OATLY燕麦奶雪糕在亚洲地区的收入贡献率达到7%,仅2月份就在全家便利店销售了8万余支“小电视”跨界产品。

从商品分类来说,冰棍、雪糕和冰淇淋,是三种完全不同的品类。冰棍是糖水混合物,只要总糖比大于7%就算符合标准。雪糕则必须含奶,乳脂含量大于等于1%、蛋白质大于等于0.4%。冰淇淋更胜一筹,乳脂含量大于等于5%、蛋白质含量大于等于2.2%,通常来说是三种冰品中用料最昂贵的一种。

1、形态各异

如今雪糕的形态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,不再仅限于传统的长方形。市场上有现制现售的手工冰淇淋,比如Gelato(意式手工冰淇淋),是最早从欧洲街头流行的,人工手打制成,空气含量更少,口感更为细腻;预包装的雪糕产品也是形态各异,除了传统的棒支、杯装、蛋筒,还出现了鲷鱼烧冰淇淋、饼干冰淇淋和火遍全网的文创雪糕;冰淇淋也会被做成冰淇淋月饼、冰淇淋蛋糕等产品进行销售。

2、口味多元

在购买冰淇淋时,口味是很重要的决定因素。甜味是一种愉悦和满足的味觉感受,它给食物带来香甜和轻柔的口感,能够激发愉悦情绪。

(图片来源:网易数读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weinanzixun.com/afhpz/6427.html

当前时间:


冀ICP备19029570号-8